在某种意义上,卖鱼女子的回应也算滴水不漏。但是对于消解这场“鉴媛风波”来讲,却不见得能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卖鱼女子的回应会成为“火上浇油”的那桶油。因为对于不少质疑者来讲,当事人的澄清往往更会加深他(她)们对之前判断的深信不疑。
以至于质疑到了后期,质疑就变成质疑者们对当事人的检视。换句话说,只要能找到当事人的瑕疵,哪怕逻辑上不成立的问题也能被当作质问的理由。就比如卖鱼女子刚自曝完背后无团队,就有人强调“热搜”上的太诡异,点击那么少就冲上榜,肯定是团队操作的结果。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质疑腔调甩出来,意味着无论卖鱼女子怎么回应,都好像难以打破“炒作的嫌疑”。不得不承认,在“回旋镖效应”(“逆火效应”)的囹圄下,卖鱼女子的回应注定只能成为一种自说自话。
不过说回这场“鉴媛风波”,相较质疑者们的声嘶力竭,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长得好看为何就不能(性价比视角)从事体力劳动?”,“口口声声反对炒作的人们,为何依然难逃娱乐至死的泥沼?”。
就“长得好看为何就不能(性价比视角)从事体力劳动?”这个问题来讲,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的价值趋向。当然从根本上而言,这跟“明明可以靠颜值,非要靠才华(劳动)”是如出一辙的,只是审视的进入路径不同而已。
坦率地讲,虽然理论上人们强调“长得好看”不如“干得好看”,但是真正在具体的世俗交互中,“长得好看”始终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干得好看”的前提下,“长得好看”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种尴尬,实际上从卖鱼女子走红的事情中,也能看得出来。因为就杀鱼的手法来讲,可能她的父母更娴熟,更精湛。
而对于“口口声声反对炒作的人们,为何依然难逃娱乐至死的泥沼?”而言,这其实属于景观社会透明化的结果。要清楚,无论是明星秀,还是素人秀,所谓的集中表达平凡性,其实都是对无深度的表面生活的专业化再现。而且这个过程随着技术的下放(自拍自录,自己剪辑),逐步就演变成群魔群神的争宠运动。
换句话说,炒作(更一般的视角)已成现实,正在被人们所接受。正如不少人看待“卖鱼女子因高颜值走红”的事情时强调:“即便是有团队又怎么了,炒作(营销)犯罪吗?况且卖鱼女子杀鱼切片很娴熟”、“有没有团队无所谓,反正我知道卖鱼女子的手法我模仿不来”、“人家靠双手勤劳赚钱生活、喜欢拍视频和直播,也可以多份收入,真的挺好”。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看待以上的言论时,必须要区分不同语境下的炒作含义,甚至也要区分一下不同语境下的团队含义。要不然过分强调炒作的概念,团队的概念,会使得常规的商业操作陷入污名化的境地。
所以回到“质疑炒作”的问题上,与其草木皆兵式的进行质疑,不如回到审美本身进行审视为好。换句话说,觉得好就去关注,觉得不好不看就行。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跳出“人传人”的怪圈,让审美穿梭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之间。否则过分的对卖鱼女子进行围猎,只会让群魔群神的争宠运动变得越来越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