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货:3天内
直到我回公司免职,才见到了陈实
这个传闻中的单身夫看到我第一眼,不是欣喜,而是惊吓,就像我基础就不是马小宁
虽说,我与江南素昧平生,却自从知道你是生在江南,栖居在江南的女子;所以意念中的江南,梦里梦外都是如你这般,清丽、婉约,似水如烟的模样
此时现在,遽然想到王昌龄那首《芙蓉楼送辛渐》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 牛悠悠地过来,慢慢地过来,松闲,散慢,慵懒
这种基调几乎就是农业的基调
同时也是农民的基调,是村庄的基调,是连接每个村落的小路的基调,是小鸟们蹦跳的基调,是河水流动的基调,是水稻低头的基调,是小麦鼓胀的基调,是豆花的基调,是油菜的基调,是镰刀和锄头的基调,是日出和日落的基调,是扬花时的基调,是缔结果实的基调,一句话,那是大自然自身的基调
那时,一切都没有了节奏,似乎,也没有了时间
显然,这种节奏不会产生充足的物质资料,也不会有丰厚的报酬前来光顾
这种节奏产生的东西甚至是匮乏的,稀有的,但同时,它又是诗性的,是亲切感人的,是感人至深的杰出风景和鲜活画面
被称做俄罗斯最后一个乡村诗人的叶赛宁,最使人刻骨铭心的比喻我认为就是"天蓝的俄罗斯"了,这种"天蓝"指的只能是乡村,因为,这种"天蓝"色只有乡村独有
牛几乎是紧跟着农业出现的,如果要说中间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不会太远
和牛自己的性质一样,千百年来,它几乎没有什么进化,总是停留在某个地方,然后一动不动
年少时我有过一段和牛接触的时光,使我对牛性粗知一二
牛是会欺生的
那时我大约十一、二岁,负责两头牛的吃喝拉撒
我现在仍然记得我初去接手这两头牛时的情景,伙伴们把牛全部从圈里赶出来,就着墙脚的一溜高地,清松地一蹶腿撩了上去,稳稳当当骑走了
我也仿效着蹬上墙脚高地,牛在我手里缰绳的控制下停了下来,但是它站得离我很远,并不打算过来,我抖了抖手中的缰绳,牵引它往这边靠,尽管把它的鼻子拽得很长,它也没有动的意思
而且在我拽它时显然是冒犯了它,恶狠狠看着我,眼睛瞪得圆圆的,头上的两角仿佛也瞄准了我,足有五、六分钟
我觉得太不公平了,别的伙伴早已有说有笑地骑着牛走了,它却不准我骑
我只能跟在它后面,闷闷不乐了好长时间
同伴们都在一旁取笑我
牛给我的印象开始发生改变,它并不像我以前认为的很纯善、很听话的那样
即使是成年男子有时也拿它没有办法
在犁田时,有时牛不走垄,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注意力不集中走偏了,另外一种是牛累了走不了了,还有一种是牛故意把路线踏偏了
几种情况作为多年犁田的师傅是看得出来的,前两种都好解决,提醒一下它,喂--喂喂---的嚷几声,或者,让它歇一歇,喝点水,吃点料,就解决了
最后一种情况最惹师傅生气,师傅的喉咙叫哑了,牛鞭在牛背上飞溅出无数次雷霆和闪电,往往也无济于事
生牛皮做的鞭子常常是不久就会被打成纸片般薄绒
牛往往被击打得皮肤划过微波一样痉挛,一浪又一浪的微波在皮肤上电一样苏生,又电一样闪灭
牛继续走它的之字,不走直线
师傅此时已经愤怒得不行,脖子上的青筋一棱棱翻挣起来,似乎就要从皮肤下迸将出来
口中操骂声不绝于耳
鞭子在空中抡一个半圆,积蓄起足够的力量后,带着尖利的呼啸,像击打在石头上一样,嘹亮地炸开一道道口子
如果有女人路过,就会尖叫起来:哎呀呀,把我的心都打慌了,咋跟畜生一般见识啊,积点阴功,下不得这般贼心!小心这种凶狠落到你儿子头上
但是,在远离村庄的田野,女人是很少出现的,暴烈的击打往往在青天白日下越发的触目心惊,令人心惊肉跳,这样的日子总是日复一日,没有丝毫改变
我在一旁也被这种狠打震慑住,怔愣地打量牛和师傅,觉得师傅也陌生了,竟然凶狠出这种模样;觉得牛也陌生了,牛的脾气竟然犟得这样绝对
或者可以这样说,我还没有见过师傅在别的场合发过如此凶狠的爆炸开似的脾气,同样,我也没有在任何场合见过牛有如此执坳的德性
师傅和牛在较真
从农业出现至今,几千年了,人和牛就是这样一路较真下来
谁也没有折服谁
几千年来,农业似乎没有太多的进化,倒象是在重复着一个轮回
锄头、镰刀、犁、耙,从这些农业必需的农具上可以看出,年代和岁月在这些工具上几乎看不出痕迹,甚至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时间在农业中消失了
时间在农业中蒸发了
所以牛永远在发着牛脾气,牛发了千年的脾气,还像千年前一样犟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脾气犟,就说是有牛脾气
说一个人认死理,叫钻牛角尖
的确,牛能犟千年而不化,是农业中难见的活化石,给滞慢的农业带来远古的厚重
伏羲、女娲均姓风,其故里甘肃天水市还保存有风谷、风台、风沟、风茔等地名
风字古写,里边为“虫”字,风从“虫”,《说文》:“风动虫生”
所以风字具有雌雄相诱的生殖含义
由风字从“虫”可知,“风”也是一种蛇,而天水民间正好称蛇为“长虫”
在甲骨卜辞中,“虫”与“巳”为同一字,巳就是蛇
《山海经·海外南经》有“虫为蛇”之说
伏羲姓风,可见伏羲部落以蛇为图腾
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