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份权威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交易总金额预计达到50万亿。
2020年上半年交易量是这样的:
招商银行依旧保持老大位置,半年的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其他的商业银行也不赖,为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杠杆继续添砖加瓦。
这些都是半年的量,全年的数据就简单粗暴的乘以2就是了。
那么作为现在众矢之的的花呗贡献了多少呢?
根据蚂蚁金服IPO资料,到2020年6月,“花呗”abs存量规模大一点,约1000多亿,“借呗”ABS余额500多亿。
拿1000亿这个数字跟上面这些银行比比,简直是弟中弟好吧,吃饭都没资格上桌的那种。
那么是因为不良贷款率很高吗?
根据网商银行的财报,其2019年不良贷款率为1.3%,与上年持平。而其2016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36%,2017年增长至1.23%。
也就是说,花呗的交易金额不大,不良贷款率很低,但是它却被针对了。
信用卡却还是以每年12%的速度飞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有近7.9亿张信用卡,总授信额为17.57万亿。
让人好奇的是,这么高的授信额度算不算风险,要不要也与时俱进地向下调整一些额度?
其实我今天并不是来给花呗打抱不平的,它表面上看上去的确和信用卡的功能一模一样,但实际上操作原理并不相同,所以它的风险就明显高于信用卡。
第一个原因在于花呗的受众群体,很多是信用卡涉及不到的长尾群体。
可以说花呗是所有信用卡产品中,最宽松的一种,一切都有支付宝的大数据系统来评估,对绝大部分的支付宝用户都是一视同仁的。
只要支付宝的使用记录正常,那么就有开通花呗的资格,无非是额度高低而已。
那么支付宝最常见的使用环境是哪里呢?
没错,淘宝。
淘宝是个交易平台,撮合买卖的,它并不限制买家的资金来源。
你偷的抢的借的,跟它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基于交易的履约程度,并不能真正反应一个人的经济实力,比如说在校大学生。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消费能力非常强,一个月花个一两千属于弟弟水平,但是信用非常良好,从来不赖账,甚至愿意裸贷来偿还过去的贷款,实在令人感动。
然而,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是0,基本靠父母赞助。
一个经济收入为0的群体,怎么可以有资格用信用卡呢?但是花呗却提供了高额的信用额度,协助大学生消费。
这就是花呗被针对最主要的原因——给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群提供高额授信,特别是年轻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支付宝发出的公告就是针对部分年轻人授信过高,从而降低额度。
反观信用卡,就谨慎很多了。
一般都需要申请人提供收入证明,在职证明,资产证明,以确保你足够的能力还款,它才会根据你的经济实力决定是否下卡。
也就是说,信用卡的面向对象是有固定收入的在职人群。
有人会说,哎,不对,现在好多大学生都是有信用卡的。
的确,我曾经在大学里也办过一张信用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信用卡的额度一般都不会很高,一般都是一两千左右。
第二个原因,花呗授信了那么多资金,并不是它自己的钱。
一开始花呗的玩法就是把所有债权打包,然后把这些债权拿出去抵押,达到资产证券化的效果,一年最多抵押12次。
这样花呗的金额就通过金融化手段放大了12倍,实际自己出资只有1/12。
换一句话说,绝大部分的钱都是它从银行,券商那边借来的,然后再拿出去放贷款赚利差。
邪恶的中间商没的跑了。
但是这个中间商做得很有水平,不良贷款率只有1.3%,甚至比一般商业银行都要低50%左右。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它继续这么操作下去呢?
因为这么做的风险并不在客户端,而在于蚂蚁金服这个公司本身。试想,如果蚂蚁金服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导致公司大额亏损,这些融资金额会不会被挪用到别地方去?
这些融资额度是远远超过蚂蚁本身的出资额度,所以一旦蚂蚁金服出现问题,它背后蔓延出来的风险将涉及到金融系统的方方面面,到时候就很难处理了。
所以在11月份的时候,监管出台小贷监管政策,限制了债权抵押次数,还要求小贷公司追加保证金。
这样一来,等于变相抽掉蚂蚁金服绝大部分杠杆资金,逼着它用自己的本金和极小的杠杆来玩这个金融游戏。
简单一句话,蚂蚁没钱了。
既然没钱,自然就要收缩战线,于是这些本来就属于“次级”客户的年轻人,就率先被排除了出去,而我们这种老棺材却可以保持原有的额度不变。
所以啊,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提倡合理消费”,资本的嘴,骗人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