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重磅增量政策力促经济回升向好,稳地产宽财政料出新招实招
2024-09-27 09:30  浏览:51
1分钟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本次会议明确将推出多项重要增量政策,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财政货币逆周期调节等方方面面。证券时报记者联合采访多位专家学者,详细解读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内容释放出极强的政策信号。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显示出稳楼市的决心。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一步表明了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性,只有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才能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观察7月份以来各地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数据,尤其是8月份数据显示市场面临新的压力。止跌回稳信号发出,明确要求各地做好稳市场交易和价格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四季度各地或有重磅政策持续推出,以更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会议从供需两方面明确政策方向。其中,在需求端,会议明确提出,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对于限购政策,陈文静指出,当前仍存限购政策的城市仅包括北上广深、天津和海南部分地区,预计未来北上深的限购政策将进一步优化调整,广州等其他地区限购政策有望全面放开,北上深更大力度优化限购政策也有助于发挥大城市带动效应,提振市场信心。

在供给端,会议明确提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陈文静认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与此前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提法有所不同,在增量上更加强调要严格控制,这意味着未来各地土地供应量、住房供应量等均将结合城市自身实际需要推进,不能盲目扩大各类住房供给量,或将以住房的真实需求为基准;要优化存量,对现有的存量住房进行升级改造、改规划盘活利用等或是重要方向;进一步提高商品房建设质量,“好房子”建设或已经是基本要求,促进“好房子”建设的配套政策有望继续落地。

另外,对于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以及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陈文静认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未来仍有望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更好地发挥项目融资“白名单”的作用,改善企业资金环境,保障项目交付,也将进一步稳定购房者预期。同时,未来更多配套资金有望进入市场,加速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整体来看,陈文静预计,房地产各项政策举措若能加快细化落地,或将明显修复市场预期,加速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

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一系列稳市场的举措从资金端和资产端出发,将极大提振市场信心,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有望得到提升。

会议明确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燕翔指出,由于中长期资金具有专业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特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一方面有利于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与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培育,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能够更好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缓解投资者担忧情绪,推动市场稳定性进一步改善。

“我国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做过多项制度性安排,但多以独立、分散的形式存在,缺乏统一的系统性规范。”中国人民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系统且规范的长期资金入市投资制度体系尤为重要,《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资本市场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能够吸引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价值投资,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针对投资者保护,会议明确要研究出台相关措施。记者了解到,针对中小投资者占全国2.25亿投资者中绝大多数的市情,监管部门在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同时,把投资者保护贯穿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全流程、各方面,并探索深化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者行权维权新路径,如先行赔付、代表人诉讼、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

燕翔指出,后续举措的实施将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力度,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这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长期投资回报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财政加力在路上

会议提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在施策方向上,会议强调财政端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货币金融端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已于近期宣布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和主要政策利率20个基点,以及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

财政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关键一环,当前财政收支两端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存在难度,有必要出台更多增量财政政策。

增量逆周期财政政策重点在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在年内依然存在增加发行的政策窗口。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助理教授高宏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年内可以再发行一批上千亿元规模的超长期国债,重点面向民生保障、基建、节能环保等项目,扩大财政支出力度。部分市场专家还认为,可考虑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资本等方式,增加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在支持领域方面,高宏宇认为,可以进一步调整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范围,除进一步支持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外,加大对重大项目、服务业领域的支持力度。

会议明确,将完善财税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部分市场机构认为,专项债可用于收购闲置土地和存量住房收储等,可解决目前收储去库存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推动土地收入加快回笼。

部分市场专家建议参照去年做法,中央财政在四季度增加发行国债。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可研究追加赤字增发国债,弥补土地出让收入等下行引发的收入缺口,提高财政支出增速。

增发国债可用于缓解部分地方政府的流动性风险,针对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城乡中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投向提前储备“十五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有必要增加国有资本经营利润上缴或进行增发国债等形式填充财力。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当中所占的位置和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已经早就超越了传统的‘56789’。”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魏楚表示,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已经对民营经济发展做出制度性安排,包括法治保障、体制机制、开放领域、支持政策、强化监管等方面。魏楚认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政府部门首先要扫清障碍、坚定信心,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当前民营企业面临从高速度成长期到高质量发展期的转型挑战、困难和问题。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来武装自己才是出路。“面对困难问题,我们民营企业必须要振作起来,有信心、不躺平。”刘永好建议,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作,为企业合法经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健全考核机制,以考核指标形式,引导各地政府部门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行政执法方面,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曾撰文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背景下,确保法律正确实施,是行政执法的重点任务。

马怀德认为,当前的行政执法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运动式执法、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执法异化现象,距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综合运用行政执法工作报告、统计分析、评议考核、工作情况检查、案卷评查、案例指导、绩效评估以及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等方式,对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建立完备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框架,推动解决行政执法顽疾。

护航重点人群就业

加强困难群体帮扶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为何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指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24年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未来10年每年将维持在1000万人以上,总量规模大,就业难度大;因供需结构性错位,高校毕业生对优质岗位的期待难以完全满足。而作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我国农民工规模已达2.98亿人,占就业人口的40%左右。稳住重点就业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对于“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供需结构性错位,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国庆向记者表示,破局结构性就业矛盾,既要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也离不开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近日表示,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岗位开发,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同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完善外出务工服务体系,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规模。

而在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方面,9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也提出,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制度。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