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读|经济工作新定调:大力提振消费,稳住楼市股市
2024-12-13 10:30  浏览:41
3分钟前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2025年政策前瞻的重磅会议,本次会议延续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的工作基调,对明年政策发力重点方向做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整体来看,本次会议表态积极有力,对提振市场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合多位首席经济学家的观点,澎湃新闻梳理出了本次会议最受关注的六大信号:一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相结合,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凸显。二是重点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三是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四是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五是加快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六是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未来关注点在于政策释放的节奏和力度。

财政更加积极,上调赤字率

此前在12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提高财政赤字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道,财政政策延续“积极”的总基调,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又强调“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将明显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提高财政支出增速,广义赤字率大概率高于2024年。

罗志恒还表示,财税体制改革将有明显进展。他表示,要充分利用化债腾出的时间窗口,构建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看,此轮改革短期要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但是从根本上看改革的核心是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至中央政府,避免地方政府承担过多的支出责任,从而减少隐性债务的举债动机。二是从构建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上,有必要在四本经常性预算之外,研究建立债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与政府资产负债表和综合财务报告衔接。

李超判断,一方面财政政策更加侧重兜底风险,另一方面也有望托底总需求,特别是通过扩大有效内需的方式对冲潜在的外需波动,客观上需要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同时,我们关注到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也说明决策层综合运用各类工具化解隐性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综合研判,2025年财政政策将延续积极有力的基调,李超预计赤字率有望达到4%左右,专项债规模或达到5万亿左右,并将继续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特别国债规模方面,预计或设定为2万亿元,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强调,直接“明牌”上调赤字,这是历史鲜少可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是给政策基调,但这次财政政策却给了更明确的指引,尤其是直接给出明年要上调财政赤字率的信号,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陶川指出,2025年的财政脉络愈发清晰。上调赤字主要对应“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财政支出向民生等真正提振内需的领域倾斜;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对应“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专项债主要对应“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相比2024年的广义财政赤字规模,2025年或有所加码。其预测,2025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3.5%-4%的区间,甚至达到4%附近;专项债和特别国债额度也有望边际提升,三项相比今年的总提升规模有希望达到2万亿附近。除此之外,出于防风险的考虑,明年仍有2万亿附近的专项债额度,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预计会增加一定量的特别国债专门用来补充银行资本金,有助于提升银行抗风险的能力;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或进一步收紧,注重财政纪律,避免新增隐性债务。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下的“四层”新意

货币政策延续了12月政治局会议“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本次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2010年后,我国货币政策基调长期用词是“稳健”,14年来首次转为“适度宽松”,力度明显加强。这或意味着2025年货币政策继续从“需求侧”发力,通过保持流动性供给充裕和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推动有效融资需求扩张。在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方面,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执行机制方面,会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存在“四层”新意。

一是适度宽松,总量和结构组合出拳,预计近期降准概率大,2025年将把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在此背景下预计当下至2025年底超150BP降准、超30BP降息,此外预计结构性政策将持续发力。

二是,物价回升,价格总水平目标值得关注。而这意味着平减指数目标较CPI更加重要,着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排位上将社融放置首位凸显社融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相较于M2,央行认为可更多关注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

三是,汇率稳定,主要指CFETS汇率而非对美元汇率。

四是,金融稳定,稳楼市、防中小银行风险是核心。李超认为2025年在“稳楼市”的目标指引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继续支持地产领域,促进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近期由于净息差收窄,地方中小银行的盈利空间受到压缩,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2025年降息空间进一步打开,或对地方中小银行经营造成更大压力。为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手段上,我们认为关键在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稳妥出清。

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打出有两张明牌。一是,明确“适时降准降息”,为1995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在通稿中提及降准或降息;二是,流动性方面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为“保持流动性充裕”,进一步确认更宽松的流动性已在路上。

物价合理回升是重要亮点

李超表示,会议五大统筹为2025年经济工作定调,政策上需要统筹考虑经济和非经济政策,不应拘泥政策总量,着眼提高总体政策效能;发展上坚持经济结构转型,优化供需结构助力“物价合理回升”。他认为“物价合理回升”是重要亮点,预计未来仍有充足政策空间,助力目标逐步实现,政策方向比斜率更加重要。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认为,明年物价(CPI和PPI)下行压力将逐渐缓解,往后看会逐渐看到基本面改善的信号。

“大力提振消费”是明年经济工作任务之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九大重点任务,排在第一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扩内需放在年度任务的第一位,是十分少见的,而进一步将提振消费放在首位,更是第一次。”芦哲分析道,今年消费内生动能不足,面临外需风险,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发挥更大作用。他表示,大力提振消费的可选政策包括“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消费券支持服务消费,消费补贴领域从商品消费扩大到服务消费;补贴困难群体等等。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也强调,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明年经济工作要求的首位,凸显了明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政策决心。明年在促消费方面将有更多的政策出台,预计包括:一是持续推进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提高支持力度;二是推出服务消费相关增量政策措施,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以提振内需;三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支持保障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有效带动消费需求提升。

李超表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如何理解“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是关键。他认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望在三个方向的延续和扩展。

一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方面,预计2025年该政策会延续,“加力扩围”体现在补贴品类有望从绿色化向智能化转型,作为未来需求侧发力的核心,消费有望从顺周期变量转变为逆周期变量,但历史上逆周期政策主要集中于地产,在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把消费作为逆周期的发力手段需要一个凝聚共识的阶段,所以我们预判消费发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是,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方面,本次会议明确“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增收方面,若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可能明显增强,消费领域超常规逆周期政策包括发放全国消费券,以及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补贴。减负方面,2025年有望推出个税改革,通过提高个税免征额的方式,降低较低收入人群的个税负担,或也是一种为中低收入群体减负的方式。

三是,在养老和生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及“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生育政策值得关注。生育方面,李超预计2025年有关补贴标准和各地财政分担方面有望进一步明确。

梁中华分析道,扩内需将成为2025年政策重点,方向上或从过去高度依赖投资的模式,边际上向促进消费端倾斜。消费方面,预计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继续延续,规模有望适度增加,覆盖的消费品范围有希望边际扩容;同时也有希望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提升生育率与促进消费相结合,包括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投资方面,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政策有望延续,7000亿支持“两重”项目的额度也有望边际加码,专项债中扣除债务化解、土地和商品房收购部分,剩余可用于基建等项目投资。”

供给侧强调“防内卷”

7月政治局会议上所提到的“内卷式竞争”再度出现,不同的是这一次用了“整治”二字。在陶川看来,内卷和当前很多领域供大于求的局面密切相关,但是兼顾稳定就业和社会的目标,通过对存量进行结构性优化,比此前的“供给侧改革”更加合适。这可能也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出口退税削减、延长假期不调休等政策出台的题中之义。

燕翔表示,内卷式竞争是指利用远低于行业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最终导致行业效率低下、效益降低的现象,这种竞争方式会使得行业陷入无序、低效状态,扭曲市场机制,还会阻挠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行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

防止内卷式竞争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更加合理分配。本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释放了更加直接、明确、坚决的信号。燕翔预计2025年行业格局或将出现较大的变化,部分行业的大型企业或将强者恒强,行业格局出清,推动名义增速走出价格收缩区间。

大力培育AI+等未来产业

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罗志恒表示,过去五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会提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今年对于科技创新的关注仍然较高,未来需重点关注三点。

一是,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将加速完善。未来产业已明确进入“政策导入期”,下一步需要优化政策体系,特别要在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着力。前端,要推动颠覆性创新,补齐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后端,要开拓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以扩大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要素保障力度将加大,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明年,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或进一步提高出资比例,落地长期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尽职免责容错条件。

三是“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2025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仍将纵深推进,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无疑会将顶层要求落得更实更细,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也将从纸面要求一步步照进现实。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超认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中试平台将有望加速布局,助力科技企业加快研发的产业转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产品的融合是推动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必要举措,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催生新的产品、新的需求及新业态。

房地产托底但不刺激

在政治局会议今年首次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的目标,并做出具体部署,“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罗志恒分析认为,未来房地产政策还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优化:一是加快解除非必要的限制性措施,让商品房回归市场化配置;二是加快推进保交房、收储存量房、收购房企存量土地等工作,保障民生、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三是引导鼓励高品质住宅产品开发,以优质供给满足居民合理需求。

“稳住楼市,明确底部当前可能最重要。926政治局会议揭开了政策从重视负债端转向更加重视资产端的变化,而短期内工作可能是保证把市场底部筑牢,尤其是股市以及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核心一线城市房价。”陶川表示,稳消费也得先稳房价。只有对房价的预期企稳,家庭资产负债表不再缩水,居民消费才能更“放得开手脚”。就政策而言,我们认为随着明年房贷利率进一步放松,房价有望在一线城市的二手市场初见企稳迹象;而地方专项债支持收储改造保障房项目或仍受到租金收益率、项目盈亏问题而推进偏缓,因此后续中央财政的参与可能政策加码的潜在方向。

“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表述相比,此次会议对托底房地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梁中华分析称,2025年房地产政策仍将以托底为主,不搞强刺激,接下来重点是落实好现有政策,对于核心城市,预计在2025年还有需求政策调整的空间。此外,在供给端,重点是“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资本市场三条改革主线值得关注

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并要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燕翔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明确了方向,综合改革有望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协同展开,全方位提高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的专业能力与参与意愿。未来值得关注的改革方向包括:一是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大批高质量上市公司;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和退出机制;三是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扩大养老金入市比例;四是进一步加大分红回购提高投资者回报;五是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市场监管体系;六是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教育、合理引导投资者行为。

罗志恒表示,今年以来,顶层设计高度关注资本市场改革进程,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仍是稳定社会预期、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抓手,具体有以下三条改革主线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是重中之重。明年需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向的并购重组,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基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并购。

二是长期资金入市进度加快,为市场带来更多“活水”。未来,或进一步优化长期资金投资监管模式(放松比例上限),优化保险资金偿债能力约束指标,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

三是基金行业改革提速。一方面,基金费率或进一步压降;另一方面,ETF等指数投资产品数量将不断增加,指数型被动基金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梁中华分析道,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提到要“稳住股市”,说明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较为关注。原因或在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有助于稳定实体经济的信心和预期,也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边际上影响内需。未来政策有望继续完善新设立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和活跃度。若面临压力较大的时候,不排除推出平准基金的可能性。

对于后市走向,申万宏源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期基本面展望是有积极意义的。短期可能有预期博弈,但主要矛盾的切换节奏判断不变,12月是政策表述为主要矛盾的最后窗口,明年开年,政策表述的边际效果钝化,基本面方向会受到国内海外政策落地的共同影响。节奏方面,申万宏源仍然认为12月是积极可为的窗口,但开年行情可能是偏弱的震荡市。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