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该如何推动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26 08:30  浏览:31
8分钟前

2024年以来,以国产首艘大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商业运营为起点,国内外邮轮公司陆续回归中国,皇家加勒比、地中海邮轮以及本土邮轮为市场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助力市场迎来“V”型反转。中国邮轮市场是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与国际市场相比既有许多共性,同时也具有很多特性。为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邮轮产业生态体系,需要厘清中国邮轮产业的根本性问题,辨析产业运转的底层逻辑,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堵点,进而为邮轮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国邮轮产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中国邮轮产业经历了艰难复杂甚至崎岖的发展过程。 在近20年的发展中,邮轮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各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当前中国邮轮产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是中国邮轮产业的基本问题,关系到行业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形成产业发展道路共识的基础。

(一)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近来,中国邮轮产业已进入第二个“黄金十年”的观点在行业内获得众多拥趸,对此需要冷静思考和客观看待。中国邮轮产业分为三个特征鲜明的发展阶段。

第一是2006—2017年间的旅游经济阶段,即通常所说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中国邮轮旅游人口以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邮轮旅游乘客数展现出“黄金发展”的特质和成色。市场高度依赖外资邮轮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地中海集团等国际邮轮公司大规模部署中国,给国人带来了对邮轮的新认知,为中国邮轮产业注入了国际基因,为中国市场创造了诸多运营范式,为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本土邮轮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的旅游服务端,产业的上游和中游几乎一片空白。

第二是2018—2023年的全产业链发展阶段。体系发展、国际合作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以中船集团、招商局集团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和以蓝梦邮轮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从邮轮的运营、设计、建造、供应链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并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邮轮生态体系的构建。在坚持体系发展的同时,本土企业还坚持开放合作,用中国的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以国际邮轮企业为主导,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邮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继而进一步建立了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和体系,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交付,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顺利推进,运营市场有序恢复,产业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从根本上说都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第三是从2024年开始的自主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全产业链的贯通为特征,以实现邮轮的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自主运营为目标,以自主发展带动国际合作,开创和引领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是邮轮产业从初生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是对我国邮轮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总结。

(二)中国邮轮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

产业体系是指能够形成独立循环的全产业链的要素和能力的组合。因此,邮轮产业体系可定义为邮轮从设计、建造、运营到供应链到完整的生态和独立的能力。2024年1月1日,我国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爱达·魔都号取得商业运营成功,自此中国邮轮业才真正具备自主管控能力和产业循环体系,标志着中国迈入了邮轮产业体系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可见,中国邮轮产业才刚刚起步。

明确了邮轮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使邮轮人对行业有最基本的认识,正视了本土企业与国际公司的差距。当前中国邮轮产业存在较大不足,无论是在设计、建造、运营、供应链等方面,均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加以突破;同时,中国市场具备较大成长空间,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有望跟上世界邮轮产业的步伐。

二、中国邮轮市场究竟有多大?

旺季不旺、淡季不淡是今年邮轮市场的特殊现象。中国市场究竟有多大?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这是中国邮轮产业亟需回答的又一重要问题。

(一)中国邮轮市场并非简单的供给驱动型市场

在2006—2017年间,我国邮轮市场规模伴随运力同步提升,运营能力和市场规模的成长曲线走势基本一致。随着外资邮轮和中资邮轮的进入,市场供给不断提升,进而拉动了尝鲜式的邮轮旅游需求。该现象反映了中国邮轮市场初期的扩张属于供给拉动型。自2018年起,中国邮轮旅游规模出现了收缩,邮轮人口从最高峰的489万人次小幅下降。

中国市场的高位盘整继而下滑,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市场的供给并不那么有效。中国市场在过去是以尝鲜式的消费为主,以供给拉动整个市场。众所周知,邮轮产业高度依赖创新和创意,需要持续地为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产品,才能吸引甚至创造消费需求,进而提升邮轮旅游人口的数量。但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廉价同质化的产品,缺乏创新特色和吸引力,这是导致2018年以来市场规模下跌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邮轮人口基数的开拓不充分。中国拥有14亿人口总量、4亿规模中等收入人群,同时还有1.3亿持护照人口。根据现有政策,在我国仅有持护照的人群才能登乘邮轮,因此中国邮轮人口总数存在无形的“天花板”,对应的邮轮人口基数应为1.3亿,不足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此外,市场渗透率是常用的衡量市场成熟度的标准,此前统计的美国市场渗透率为3.5%,中国为0.15%,两者差距20余倍。但通过对我国邮轮人口基数概念的修正,则中国市场渗透率约为1.5%—2%。

中国市场的供给不那么有效,邮轮人口基数又不那么大,决定了我国市场高速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受到严重制约。

(二)中国市场规模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14亿人口是我们发展邮轮产业的底气和本钱。但目前中国市场仍处于爬坡过坎的恢复期,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

从短期来看,市场难以快速恢复。尽管今年市场发展形势喜人,但以未来2—3年的时间跨度来看,中国市场尚未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期”。如皇家加勒比邮轮和地中海邮轮,原本计划明年部署中国的礼赞号及MSC辉煌号,现已确定不再重返中国。这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个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市场的有效供给,也值得行业的深刻反思。此外,我国市场复购率非常低,当前消费者以尝鲜式为主,重复体验的意愿较低,因此存量市场的开拓成为一个顽疾。尽管邮轮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刺激复购率的提升,但整体收效甚微。

从长期来看,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有能力持续创造新的需求,提升创新能力,把邮轮产品做得越来越让客户喜欢,通过扩大邮轮人口基数、提升供给水平,当渗透率达到与美国同等水平的3.5%时,中国市场将超过1400万人次。这还有赖于行业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依托政策的支持和产品的支撑,共同将市场的蛋糕做大。

三、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打造中国邮轮产业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主体、多个链条全面推进。从服务业角度,需要政府、企业、港口、乘客的协同发力,通过邮轮文化的普及,共同提升和促进整个服务市场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从制造业角度,需要从研发设计、供应链、运营、政策统筹推进,实现四轮驱动,提升市场的供给能级和供给质量,推动邮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拓展邮轮人口基数。突破现有的1.3亿邮轮人口的天花板,探索将14亿总人口转化为有效邮轮人口,将持身份证上船作为政策优化的努力方向,可率先在国内游、多点挂靠的沿海游、无目的地游航线上尝试。开放身份证登船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制度,有助于迅速扩大邮轮人数基数,希望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纳入近期政策突破的重要试点。

二是创造市场有效供给。首先,要吸引国际邮轮公司拓展中国市场,将最新、最好的邮轮部署在中国,实现有效供给的提升;其次,本土邮轮设计和建造企业,要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研发设计新船型,共同努力把国产邮轮设计好、建造好,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具有有效供给能力的邮轮;最后,邮轮公司要创新邮轮产品和服务,通过邮轮+文化提供沉浸式文化融合体验,打破同质化、内卷式竞争格局,引领创造消费需求。

三是推动邮轮政策接轨。中国邮轮产业政策的不完善是制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邮轮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制约。欧美市场已经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经历了近50年的高速发展,政策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诸多政策和知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国际邮轮公司在出入境管理、港口管理等方面政策理解执行比较透彻,并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此外在船供、境外游资质、游戏业务、不良天气靠港、现金下船等方面也值得参考借鉴。邮轮产业强调“世界大同”的理念,应以此为指引推动中国邮轮政策与国际接轨,并实现政策持续健全和完善,重塑中国邮轮产业体系,打造世界标准、中国特色的邮轮生态体系。

(作者杨国兵为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会长、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爱达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表评论
0评